有“蓬萊島”之稱,是中國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。總面積24.74平方千米,島的最高海拔79米。島內景區包括鱷魚山景區、滴水丹屏景區、石螺口景區、天主教堂景區和五彩灘景區等。
記得西游記里最后一集,孫悟空說:天地本不全,人應該也是。想來天地都不齊全,何況小小的人乎!我們都是普通人,何必勉強,給自己一個放松的理由,要知道:不完美才是人生。
這樣一個故事:有個人非常幸運地得到一顆碩大而美麗的珍珠,他卻覺得遺憾,因為珍珠上面有個小小的斑點。他想,若除去這個斑點,它該是多么完美呀!于是,他刮去了珍珠的一部分表層,但斑點還在;他又狠心刮去一層,但斑點依舊存在。于是他不斷地刮下去。最后,斑點沒有了,而珍珠也不復存在了。此人于是一病不起,臨終前,他無比悵悔地對家人說:“當時我若不去計較那個小斑點,現在我手里還會攥著一顆碩大美麗的珍珠啊!”其實,我們每個人的腳邊都有彩貝,手里都有珍珠,只是我們不懂得珍惜,不善于享用,因而錯過了多少好運,辜負了多少美麗。
追求完美即是不完美。生活中,多少失落、痛苦和不幸正是源于它。俗話所說,“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”,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。若過于執著且不肯變通,必然陷入完美主義的心理誤區。欲除掉珍珠斑點的那個人一定是最痛苦的人。因為在他的眼中,看到的多是不完美,因而一次次與機遇擦肩而過。與成功遙遙相望,最終只落得兩手空空。
只有在不完美中,人們才能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。不完美是“昨夜西風凋碧樹”的清醒,而完美往往是“高處不勝寒”的迷惘。楊絳曾說,她愿有一件凡間的隱形衣,而這隱形衣就是身處卑微。權力、財富上的不完美,使一個人隔絕于世,更能清楚地找到自己人生的定位,認清世間百態。有人甚至說,身體上的不完美成就了霍金。暫且不論此話妥貼與否,不可否認的是:正是這種不完美,使他意識到只有靠超越常人的思維才能立足于社會。類于此的事例不勝枚舉,而正是這些不完美使一個人清楚地看到前方的路的曲折,路旁的荊棘刺草,也才找到了定位。